层层夯土,藏着商都→管城→郑州的生长密码
核心提示
《尚书》云: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史记》载“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经考证,“亳”都正是中国第二个朝代商的开国之都,位于当今郑州中心城区管城。
几十年来,伴随着商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商都”成为郑州这座城市最醒目的文化标识,也是郑州丰厚文化底蕴最具典型性的代表。
当前,郑州市加快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响“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城市文旅品牌,树立郑州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整体形象。
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置身郑州街头,这座城市刚刚用前三季度经济总量破万亿的综合实力,交出了改革开放45周年“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的精彩答卷;
而在欣欣向荣、飞速发展的城市地表之下,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跨越3600年时光,一直陪伴着这座城市的点滴进程,人脉不息、文脉不断、城址不移。
翻转手机一览商城遗址
(图为从空中角度俯瞰商城遗址 图源 李新华)
历史与现代共荣共生、交相辉映,书写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奇迹。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郑州管城区城东路与东里路交叉口,一段保存完好的郑州商代城墙纵剖面,层层夯土犹如城市年轮,清晰展示着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一直“蝶变”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各个时期。
一层层夯土,记录着商都、管城、郑州的生长密码。
“郑州商城”解读何以“商都”
郑州为何别名“商都”?拥有3600多年历史的郑州商城,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钥匙。
《尚书》有云:汤既黜夏,复归于亳。“亳都”正是中国第二个朝代商的开国之都、位于郑州中心城区管城。
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曾高度评价郑州商城:“商朝的历史从郑州商城的确认到殷墟才完整”。它的存在不仅是中华文明探源、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中华文明史上的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更是世界文明史中人类智慧的杰出代表。
(郑州市文物局 王羿 图)
“郑州商城遗址近似长方形,面积有二十五平方公里。城垣高大,北城墙长约1690米,西墙长约1870米,南墙和东墙长度均为1700米,周长近7公里。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5米多,其高度复原后约10米。”
(绘见郑州:在这里,发现东亚“最早的帝国”的秘密 截取)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以全部的城墙长、宽、高计算,郑州商城约用夯土量为87万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约174万立方米,在当时建造这样规模的城墙、如此宏大的都城,绝非易事。
(郑州市文物局 王羿 图)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基本陈列“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上,代表早商文明发展高度的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000余件,向世人展示出亳都作为当时最大、最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盛景,郑州商城的城郭布局、青铜文化、祭祀占卜、文字书写、手工业和商业文化对周边文化、晚商殷墟文化和周文化以及之后的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国家公园”与管城和谐共生
提到融入郑州血脉的文化基因,“商城遗址”无疑是其重中之重。
早在196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2021年又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商都’是郑州最醒目的文化标识”“商城遗址是郑州丰厚文化最有说服力的典型代表”等标签,已成为业界专家和越来越多普罗大众的共识。
(郑州市文物局 王羿 图)
今年6月,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
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由地上城墙遗址、地下考古遗址、遗址上的公园绿地,以及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等文化遗址空间共同组成,总体定位是以商代都城遗址保护展示为核心,集文化体验、教育休闲为一体的“园中城·城中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了城垣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和谐交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
郑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4月召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累计1.46亿人次“打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正式揭牌,将继续壮大这一数字。
如今,景色宜人的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与城市、人文融为一体,遗址有尊严、环境有风光、民众有归属、公园有文化。
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成为市民们享受考古成果,丰富精神生活,体验文化空间的高品质城市生活的“会客厅”,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生生不息”书写文明奇迹
记者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展厅看到,战国时期鎏金铜带钩、板瓦、铜璜,汉代绿釉博山炉、彩绘耳杯,唐宋时期三彩兽、文吏俑、白地黑花诗文瓮……郑州商城内外出土的历代文物呈现着城市文脉的传承赓续。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图源 李新华)
“到了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代替。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内城区是这一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区域。”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董力维介绍,唐宋时期,伴随洛阳、开封相继为都,郑州作为沟通两京之间的节点,行政地位大幅提升,再次成为区域政治文化的中心,唐宋时期郑州“地标性建筑”夕阳楼堪比现在的“大玉米”,“明清时期的郑州城也就是现在的郑州老城,城内为四门丁字形大街的格局并一直延续至今。”
再次回望繁华街头的巍巍商城墙,它从3600年前历史深处走来,连接起过去与现代、散发出中华文明夺目光彩。人脉不息、文脉不断、城址不移——这生生不息的力量,必将继续点亮蓬勃的当下、照见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郑州日报 记者/卢士海 左丽慧
几十年来,伴随着商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商都”成为郑州这座城市最醒目的文化标识,也是郑州丰厚文化底蕴最具典型性的代表。
详情内容 > >